目錄

坎京表態支持美空襲伊核設施 總理召開國安會會議商中東局勢

【本報坎培拉訊】澳洲政府宣佈支持美國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空襲,而聯邦政府周一早晨緊急召開內閣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磋商進一步惡化的中東危機。

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表示,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政府支持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決定,這是在美國在澳洲東部時間上周日上午出動B-2隱形轟炸機投放六枚「地堡剋星」鑽地炸彈和20枚巡航導彈攻擊三處核設施的行動近24小時後,坎京宣佈支持美國採取軍事行動來支持以色列。

在美軍轟炸機襲擊伊朗核設施行動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坎京政府敦促“緩和局勢、對話和外交”,但沒有明確支持美國的軍事打擊行動。

但黃英賢參議員周一表示,她支援這次空擊。

她告訴九號電視臺:「我們支持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行動。」

「這就是它(我們的立場)。」

「所以回答——回答是肯定的。」

她說,美國在這次行動中沒有向澳洲提出軍事援助請求。

但黃英賢外長表示,她仍然「和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一樣,對(以伊衝突)持續升級感到擔憂」。

「沒有人希望看到中東發生全面戰爭。」

當被問及美國打擊核設施的決定與艾班尼斯政府不斷呼籲緩和局勢的立場之間的明顯差異時,黃英賢議員聲稱她與主要盟友的立場大致一致。

她說:「我說的是伊朗必須坐到談判桌前,我們敦促伊朗回到談判桌前並參與外交活動。

「這是一回事。我認為美國總統說的和(英國)首相施紀賢說的一樣,這是一回事。」

在美國直接捲入以伊衝突後,艾班尼斯總理和黃英賢外長選擇不願在上周日立即就此事向澳洲人發表講話以表明坎京政府對此事的立場和態度,而是由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政府發言人發表的聲明。

雖然特朗普警告說,除非伊朗追求和平,否則將對伊朗發動「更嚴重」的攻擊,但艾班尼斯政府通過這位發言人發出了最初的警告,澳洲表示將「繼續呼籲緩和局勢、對話和外交……我們已經明確指出,伊朗的核計劃和彈道導彈計劃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

「我們注意到美國總統的聲明,即現在是和平的時候。該地區的安全局勢高度動蕩。」

特朗普總統以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後在向全國發表的簡短講話中表示,這三個核設施被「完全摧毀」,因為他抨擊伊朗是「中東的惡霸」;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Benjamin Netanyahu) 則稱讚這次美軍空襲是「歷史的轉折」。

工黨政府發言人星期天的聲明,與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尼斯 (Richard Marles) 在美國干預公開介入以伊衝突之前發表的評論一致,表明工黨政府在衝突中的立場可能不會受到澳洲最親密的軍事盟友行動的影響。

鑒於艾班尼斯總理尚未與特朗普總統進行面對面會晤,工黨政府與美國的關係受到反對黨越來越多的質疑,因此黃英賢選擇周一早晨通過媒體表達遲來的宣佈支持美國空襲行動的立場。

而反對黨周日已立即宣佈支持特朗普對伊朗的攻擊行動,這是自5月大選失敗以來,反對黨與工黨在外交事務上罕見的分歧。

反對黨外交事務代理發言人赫斯蒂 (Andrew Hastie) 譴責艾班尼斯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過於模棱兩可」。

他說:「美國是一個親密的盟友。美國在重建中東秩序與和平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相比之下,伊朗是一個支持恐怖主義的政權。它贊助了哈馬斯、真主黨。」

赫斯蒂表示,伊朗正在朝著「獲得核武器」的方向發展,這一進展是不可接受的。「我們絕不能接受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

其他一些反對黨人物,保守派智庫人士星期天均批評艾班尼斯政府遲遲未表態支持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的行動。

黃英賢外長周一早晨表態支持美國空襲行動後,政府一位消息來源人士稱,艾班尼斯已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於周一上午舉行會議,並可能在會後發表公開評論。

自從參加G7峰會於上周四返回澳洲以來,艾班尼斯總理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之前尚未公開露面。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內閣下一個委員會。

艾班尼斯總理在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後於周一中午重申,澳洲政府支持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但不希望看到襲擊後「局勢升級和全面戰爭」。

他說:「世界早已達成共識,絕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我們支持採取行動阻止這種情況發生——這正是我們所做的。」

 「美國的行動針對的是伊朗核計畫的核心設施。 我們不希望局勢升級和全面戰爭。 我們繼續呼籲對話和外交。正如我多日以來所說,我們對該地區任何局勢升級深感擔憂,我們希望看到外交、對話和緩和局勢。」

艾班尼斯還呼籲伊朗「不要採取任何可能破壞該地區穩定的進一步行動。」

這位澳洲總理拒絕透露在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之前,澳洲是否像英國一樣收到了警告。

他只表示:「這是美國單方面採取的行動。」

他在新聞發佈會上被反覆問及這是否意味著他的政府不知道會發生這種情況,但他拒絕直接回答。 然而,他指出,澳洲「多年來一直是就伊朗核武計畫與伊朗進行談判的國家之一」。(南平)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