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粵港澳大灣區第三個國家級跨海通道項目——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活動今天(11日)在珠海舉行,活動現場於10時34分宣布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據悉,黃茅海跨海通道於11日下午3時正式通車試運營,試運營初期暫免道路通行費用。值得關注的是,中交路建項目團隊在建設過程中創新施工工藝,創造5天一節塔柱的「黃茅海速度」,雕刻內實外美的「小蠻腰」造型。
記者從廣東省發改委獲悉,將於12月30日召開黃茅海跨海通道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聽證會,擬定私家車(座位數在7座及以下)每車次33元、34元人民幣等兩個方案收費標準。這意味着到時「港車北上」過橋費為33元或34元人民幣。作為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黃茅海跨海通道由廣東交通集團投資建設、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參建。該項目全長約31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中交路建參建的T3合同段路線全長約4.05公里,主要包含高欄港大橋東塔、東輔助墩等工程;控制性工程「高欄港大橋」為主跨700米的獨柱塔雙索麵全漂浮體系斜拉橋。建設期間,中交路建項目團隊先後運用「海淤地質大直徑超百米鑽孔樁」、「變截面墩身鋼筋臥拼預製」施工工藝,海洋多風環境混凝土控裂、空間曲面大節段鋼筋整體吊裝技術,提高了施工工效和質量,創造5天一節塔柱的「黃茅海速度」,束腰形獨柱塔範本控制精度,雕刻內實外美的「小蠻腰」造型。「高欄港大橋」索塔為總高度254.7米的獨柱塔,素有海上「小蠻腰」之稱,塔柱最大直徑18米、最小直徑8.5米;主塔每一節段的空間造型不斷變化,導致需求的模板造型均不相同,空間曲面異形塔塑形難度大、施工工藝繁雜。對此,中交路建項目團隊創新工藝工法,將空間曲面獨柱塔鋼筋整節段「一鉤吊」,並實現高空毫米級精準對接。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東接鶴港高速,西連新台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該項目通車後,珠海至江門的陸路通行時間將從1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左右,從香港到粵西地區的車程將較以往縮短半小時以上。該通道項目不僅有效緩解珠江西岸的交通壓力,還將完善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交通經濟圈」,進一步密切廣東和港澳聯繫,實現珠江口、黃茅海等出海口的東西向聯通,能夠更好帶動大灣區與粵西地區的產業、科技、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