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預制菜成“明白菜”才能讓人放心

隨著預制菜的不斷推廣使用,以及公眾對此現像的關注和重視,一個問題就此產生,即商家在使用預制菜時該不該公示?
按照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標準,預制菜是“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預加工和或預烹調制成,並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由此不難看出,預制菜是相較於現做菜而言的“速成模式”,無論是簡單的預加工原材料,還是預烹調好的半成品,其食物食材的本質沒有變。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對商家而言,預制菜和現做菜在工藝流程上有很大不同,需要的成本不同,包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
對消費者來說,此前,飯店的餐品大多是現做的,人們吃的就是熱乎和新鮮。如今,商家選用預制菜,當然不是不可以,這也是豐富菜品和口味的一種方式,問題的關鍵在於,預制菜應保證安全和健康,商家要盡到相應的提前告知義務,然後由消費者自行選擇。正如上述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所說,預制菜假冒現做菜涉嫌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
在預制菜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下,商家使用預制菜提前告知不僅是其應盡的義務,還是促進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舉措。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有望發展為萬億元級市場。政策層面,預制菜近年來也收獲更多關注——今年,它被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不少地方出臺標準,規範預制菜產業發展。可以說,在現有市場趨勢和政策扶持下,在分工越來越細化的當下,預制菜正迎來發展東風。
不過,消費者對預制菜營養、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憂慮,是其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也應該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
事實上,預制菜多年前就已存在,彼時其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更多的是為了方便家庭備餐的需要。近年來,預制菜安全監管難度大、產品標簽標識不明晰、預制菜被當成現制菜銷售等問題日益突出,在有關政策法規、國家標準相對滯後,監管仍顯不足的情況下,把預制菜的消費選擇權交給消費者,有望形成更好的約束和倒逼效應,促進供給側的優化、完善和提高。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